2001年5月18日 星期五

舒伯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 D.664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Op. 120 (D. 664)



如果一首完美的曲子,必須是簡潔、完成度高、包含所有音樂中的動人元素,而且特別是美麗動聽,那麼可別忘了舒伯特這首A大調第十三號奏鳴曲。短短的三個樂章,我們就可以聽到抒情、優雅、緊湊、與熱情,緊密巧妙地結合在一塊。鋼琴唱出抒情的第一主題開始,整個氣氛都出現了。單純動人的主題,由右手呈現,左手的伴奏,搭配的恰到好處。左手的琶音上下起伏,據說彈起來可不像聽起來那麼輕鬆愉快,而且,似乎影響了後來的布拉姆斯。以雙手八度音開始的展開部,給曲子帶來小小的高潮。李希特的速度彈的比一般慢,譜上標記的是中快板(Allegro moderato),他彈成快中板。此外,他除了反覆呈示部之外,展開部與再現部也反覆一次。儘管如此,能夠聆聽如此美麗的音樂,聽再多次反覆,我們也不會抱怨的。

第二樂章行板,大調的主題由沉重的重奏連音音型所組成,不是幸福,不是甜美,反而比較像是純真,原始,帶有憧憬,但同時又讓人聯想到死與少女的不安。轉調發展之後,主題第二次出現時,凌駕在左手分解和絃的伴奏之上,彷彿要展翅高飛似的,不過略為激昂的心情很快就和緩下來了。這裡李希特處理的真是精美(大約三分四十五秒附近),淡淡的,釋懷地,轉入主題第三次出現,這個時候,左右手不再是第一次的重奏,也不是分解和絃的伴奏,彷彿還未恢復過來似地不協調的卡農。最後一次主題出現,飛翔的夢似乎在夢境中實現了。有時覺得,舒伯特大概是所謂New Age的先驅吧,他的慢板樂章,總是那麼寧靜,孤芳自賞,帶有濃濃的大自然氣息。

第三樂章快板,鋼琴在抒情的第一主題與激昂的第二主題之間穿插。熱情的樂段,讓我聯想到貝多芬,彷彿要一股腦地把所有的不安與困擾一掃而空的氣魄。李希特很成功地作到不同強弱與速度之間的對比,怎不令人讚嘆這是現場錄音!



李希特這首奏鳴曲的錄音,至少有四次。我手邊有一九七九年分別在東京(Olympia OCD 288)以及倫敦的演奏實況(BBC BBCL-4010-2)。基本上,兩次演出的詮釋方式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別是,BBC版的錄音效果略勝一籌。或許因為這個緣故,真要分個高下的話,我會偏好倫敦的版本。音色的對比更清楚,更容易聽出更多的細節。尤其是第二樂章。

[5/1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