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3日 星期二

消失的三十秒



有一張唱片的解說頁上面這麼寫著。

"Audio Notes: Sound quality is generally quite good. But in the Liszt Sonata, Track [10], between 3:35 and 4:08, the music is lost. DO NOT WORRY, it will resume at 4:08."

當然,不用說,這又是一 張李希特的鋼琴演奏錄音。只是,這個獨特的現象不禁讓我聯想到很多事。這張唱片是由TNC公司於2002年發行的一系列十七張李希特在烏克蘭的基輔(Kiev)所留下的現場實況錄音,從最早的1958年到最晚的1982年,跨越了將近三十年的時段,雖然大多數是60年代的錄音。發行的公司名不見經傳,顯然是個獨立小廠,主要負責人是Virko Baley。從我和他的幾封email來看,似乎是個一人公司,他還必須僱用工讀生來處理突然湧入的訂單。正式發行沒多久,就聽說他已經暫停販售的動作了,據說是因為著作權的問題。想到這點,我到覺得很幸運,因為我很早就預先下了訂單,所以順利買到這套CD,如果暫停販售的現象依舊,那麼也許市面上(美國市場)只有幾百套在流通呢。

回到這張CD。我們怎麼想都很難想像,一張商業發行的CD,怎麼會收錄這種不完整的音樂呢?有整整將近三十秒的時間是完全沒有任何聲音,顯然是母帶受損或是遺失了。大多數的錄音都是透過無數次的反覆演奏之後,根據一次較為滿意的錄音為基礎,在將其他幾次的錄音剪接修定成完美的演出。就算是現場實況錄音,這種偷剪的動作尤其屢見不鮮,尤其是幾個主要的唱片大廠。這樣做其實並不是不好,而且也已經幾乎是市場上的常態了,所以,偶爾看到一些名家的現場演奏實況錄音會標榜一刀未減,算是增加唱片的賣點,也算是對音樂家實力與能耐的肯定。而且,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花了錢總是希望買個最完美的錄音,畢竟願意掏腰包蒐藏同一曲目不同版本的愛樂者還是少數。所以,唱片公司當然也不會拿不完整的錄音來充數。完整的音樂,似乎是任何演出的基本要求,也幾乎是任何錄音的基本規範。我們會看到很多歷史錄音的發行,單聲道的錄音,被扭曲過了聲音頻寬,夾雜的斯斯生與炒豆聲,對許多樂迷來說,這些都是可以容忍的;更惡劣的情況下,或許演奏實況當時就省略了幾個段落,也還好。只要完整,什麼都好談。

但是,正是在相較於這些唱片市場的既定規範下,這張唱片的發行才顯得有趣。這說明了製作人一定有很充足的理由來justify執意發行的決定,或許他對這個錄音的高度興趣與信心,或許一套17張的CD裡頭沒有李斯特的奏鳴曲,算是很大的遺憾吧,或許那場演出是空前絕後的精采詮釋,或許大師在那裡出了少見的失手,值得蒐藏家紀錄。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是,還有人會買不完整的錄音,這到也是個有趣的現象。換個角度想,如果從這些理由來衡量,主流唱片公司庫房裡不知道蒐藏了多少這種演出精采但是卻基於技術上的因素無法正式發行的錄音母帶。只可惜他們都因為技術上的問題無法剪接或是有瑕疵,或是考量到同樣的曲目已經充斥市場,所以決定不予發行。幸運的是,現在一直還有幾個獨立經營也相當專業的唱片公司在作這項再生珍貴精采錄音的工作,例如Parnassus, Live Classics,還有Doremi,都發行相當多好錄音。另外就是義大利的一些小廠牌,據說義大利一直到一九九五年三月之後才禁止那種風衣版的錄音的發行(風衣版就是所謂海盜版的一種,指的是盜版母帶的來源,盜錄者將器材藏在風衣裡頭,混進音樂會場,偷偷在座位上錄下現場演出實況),所以市面上一直會看到一些大師的現場錄音,大多是在那之前,由義大利幾個小廠牌公司合法發行,例如AS, Historical Performers, Notes, Memories等等。

那麼這場演奏到底如何呢?這是1965年7月25日於烏克蘭的基輔所留下的錄音(TNC/CD-H1473)。當晚的曲目除了李斯特的奏鳴曲之外,收錄在 這張CD裡頭的,還包括舒伯特B大調奏鳴曲D. 575,以及布拉姆斯四首鋼琴小品作品119。李希特維持他一貫的詮釋風格,凌利的技巧、精壯的氣勢、以及款款深情,和同一時期的其他幾個錄音頗為接近。如果你只想買一張大師演奏的李斯特奏鳴曲,有其他的選擇,但是這個「不完整」的錄音本身依舊頗具特色。對了,中斷的那三十秒鐘,大約是樂曲進行到中間段落Recitativo部分,屬於比較緩慢抒情的部分,所以如果你在乎的是高超技巧的展現,那麼你不會錯過太多音符。DO NOT WORRY。順帶一提,這套十七張CD中,不是只有這首李斯特的奏鳴曲是不完整的,另外,舒伯特的D.960缺少第一樂章(!!有人說,李希特的D.960如果沒有第一樂章,還值得收藏嘛?),海頓的一首奏鳴曲也少了第三樂章。不過都是整個樂章遺失,情況有些不同。

不知道顧爾德(Glenn Gould)會怎麼看待這張CD。大概替李希特叫屈吧,因為惡劣的錄音阻礙了聽眾的欣賞。不過,愈來愈有想要將李希特錄音一網打盡(completist)的我,倒是滿心歡喜地珍藏這個李希特另外一個詮釋李斯特奏鳴曲的優秀錄音。

[09/03/2002]